中 文 名 花的原野
主办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文联
创刊时间 1955年1月
语 种 蒙古文 (汉译)
主要栏目 小说 诗歌 散文 报告文学 文学评论 民间文学 名作欣赏 美术作品
《花的原野》文学月刊创刊于1955年,是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省级蒙古文纯文学期刊(“花的原野”,蒙古语读作“额尼尔其其格”),旨在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双白”方针和党的民族政策,编发蒙古语文学作品,培养和扶持蒙古语文学人才,繁荣民族文学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花的原野》是由新中国第一代蒙古文文学同仁努力筹划与创办,逐渐成长起来的。当时内蒙古民族文学方兴未艾,相继涌现出阿•敖德斯尔、巴·布林贝赫、葛日乐朝格图、齐木德道尔吉等作家,各类体裁的蒙古文学争相出炉。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创编室伊德新、达·吉格木德苏荣、齐木德道尔吉、松莱等人向有关人士提议创办蒙古文学专刊,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创作园地。刊名定为《内蒙古文艺》。提议得到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先生的大力支持,经其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等上级有关部门同意了这一提议。1955年1月10日,伊德新主编(纳·赛音朝克图任业务指导)的首期《内蒙古文艺》(《花的原野》前身)问世,开启当代蒙古母语文学崭新的一页。
至l956年12月,《内蒙古文艺》不定期地出版发行了l5期;1957年更名为《花的原野》文学月刊,增设有“名作欣赏”“传统文学”“评论、理论、研究”“史诗”等新栏目。l959年,阿·敖德斯尔出任主编。1960年12月起,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曾停刊半年,l961年4月复刊,至l966年4月,曾不定期出刊,后停刊达六年之久。1972年5月,以《革命文艺》试刊名义复刊,由原内蒙古文化厅艺术处朝克兼任编辑部主任,并由达瓦敖斯尔和乌力吉巴图两人负责业务工作。l973年又改刊名为《内蒙古文艺》(试刊),由作家扎拉嘎胡兼编辑部主任,特·达木林、达瓦敖斯尔任副主任。至l978年4月,才正式复名为《花的原野》文学月刊。
在改革春风吹拂下,《花的原野》有了新的活力和新的起色。1979年,在《花的原野》评论栏目和“佳作选登”栏目基础上,诞生了蒙古文文学评论刊物《金钥匙》和《世界文学译丛》两个期刊,与《花的原野》一同在蒙古文坛并驾齐驱,发挥各自的特殊作用。
自1980年至l981年间由伊德新兼任主编,自1981年至l984年3月由巴·敖斯尔任《花的原野》代主编,继任主编为力格登。l986年,在《花的原野》建议策划之下,全国各蒙文期刊组织成立了中国蒙文期刊学会。
2002年初,根据自治区文联党组对《花的原野》的改革措施,推行主编负责制。经公开竞争,纳·乌力吉巴图(蒙古族著名小说散文作家)出任主编(次年兼任《世界文学译丛》主编)。通过竞争上岗,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走进编辑部关键岗位。2003年,《花的原野》专门成立译文编辑室,以便使《世界文学译丛》步入正规化发展轨道;2004年,刊物装帧、版式和纸张等得以改进;同时还联合内蒙古科技信息网一同建设了全国第一个蒙古文杂志网站——《花的原野》文学网站,赢得更多读者青睐。
八省区“八骏杯”大中专及中学生蒙古文文学作品大赛是由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教育厅、自治区民委联合举办,由《花的原野》杂志社具体策划组织实施的全国性大赛。大赛办公室也设在《花的原野》杂志社。该大赛以繁荣蒙古文文学创作,推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梯队建设为宗旨,面向八省区大中专生及中学生。自2002年至今,已举办四届。参赛范围扩至十几省区市30所大学和近200所中专及中学。“八骏杯”参赛规模和作品质量一届超一届,上届获奖学生数量达1200余人。另设有单位组织奖和辅导教师奖多名。“八骏杯”大赛在全国尤其是在我国蒙古族聚居的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甘肃、新疆、北京等省区市产生了广泛影响。对提高民族语文教学质量,大力培养新一代文学队伍起到了明显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列入自治区重点扶持的三大文化品牌活动之一。
《花的原野》杂志社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了短篇小说、散文、诗歌、中篇小说等有奖征文大赛。从2004年3月至今,已颁发三届蒙古文学《花的原野》奖。组织或联办中国蒙古文学巴林笔会暨著名作家阿·敖德斯尔作品研讨会、全区蒙古文学霍林郭勒笔会等各种形式的作品研讨会、创作讨论会、学术交流活动等近二十次。这些活动极大地鼓舞着广大作者的创作热情,有力地推动了蒙古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长期以来,《花的原野》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严格遵循三审制,紧紧围绕大草原、大西北特有的文化氛围,力求形成独特而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抓头条,抓精品,抓出了成绩,抓出了品牌。《花的原野》作为民族文学的著名品牌,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许多当代著名的蒙古族作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拥有众多的民族文学爱好者。在所发表大量优秀作品中,有近二百篇(部、首)获一至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及一至九届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和两届“朵日纳”文学奖。还有不少作品被译成汉、日、英、法、俄、朝、意大利文和西里尔文等中外各种文字,刊载在国内外一些重要刊物上,受到了国内外读者和文学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花的原野》又是蒙古语文教材的重要作品来源。在几十年中,有几百篇(首)作品被选入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教材。《花的原野》长期开设有“名作欣赏”栏目,专门介绍中外名作,包括“鲁迅文学奖”等获奖中短篇小说。
《花的原野》始终保持其蒙古母语文学界的前沿性和权威性。l989年在全区期刊评比中荣获1985-1989年度自治区优秀期刊奖和“最受读者欢迎期刊”奖;l990年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园丁”奖;1991年获首届华北五省区“十佳”期刊奖;1994年获华北五省区优秀期刊奖;l989年被评为自治区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集体;2000年获自治区首届“内蒙古期刊奖”(一等奖),同年又获华北五省区优秀期刊奖;2000年被列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行列;2004年9月获首届“八省区十佳”期刊奖。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提名奖。
50多年来,在《花的原野》发表作品的3000多名作者中,有近一半作品为其处女作;并有一批作者通过《花的原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著名作家和诗人。如纳·赛音朝克图、敖德斯尔、巴·布林贝赫、齐木德道尔吉、葛日乐朝格图以及莫·阿斯尔、力格登、阿云嘎、阿尔泰、敖力玛苏荣、勒·敖斯尔、齐·莫日根、满都麦、嘎·希儒嘉措等一批老中青优秀作家、诗人,他们是当代蒙古民族母语文学界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家诗人群体。他们的多数作品,尤其是成名作,几乎都发表于《花的原野》。
《花的原野》不仅在社会上培养了大批文学人才,也在自己编辑队伍当中培养了不少著名作家和诗人。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花的原野》担任领导并从事过编辑工作的纳·赛音朝克图、伊德新、阿·敖德斯尔、齐木德道尔吉等人是《花的原野》的骄傲,也是蒙古文学的骄傲。在他们的带动下成长起来的巴·敖斯尔、道·亚林皮勒和后来的力格登、阿尔泰等人,都是在《花的原野》这个文学花园里辛勤工作几十年而成长为著名作家、诗人和编辑家的。现在,《花的原野》编辑队伍,主要由有关高校优秀毕业生组成,在业务能力、政治素质和学历职称方面,都保持着蒙文期刊编辑行列的一流水平。在14名正式职员中,有两名编审,五名副编审,两名中级职称者,包括三名归国留学生。
《花的原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勤奋耕耘,不断壮大,发展成为中国蒙古文品牌期刊。花的原野》累计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一万八千余篇(首)、总字数约六千万字。其中十余篇(首)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近二百篇(首)作品荣获自治区级奖项。
《花的原野》每月1日定期出版。除面向八省区蒙古族读者发行以外,还在蒙古、俄罗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韩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发行。
《花的原野》芳名远播,是养育蒙古母语文学的沙海绿洲。
参考资料:
1.花的原野蒙古文文学网
2.内蒙古自治区文联《花的原野》杂志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