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地区 > 民族地区概况 > 民族自治州  > 详细页面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布拉格 2017年10月16日 阅读量:

州情概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东与湖南省怀化地区毗邻,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接壤,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市。全境东西宽22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总面积30337.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7.2%。

  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州府所在地设于凯里市。全州辖凯里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个县,凯里、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6个民族,2016年末常住人口350.74万人,户籍人口477.4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80.3%,其中苗族人口占42.5%,侗族人口占29.5%。

  自治州境内山地纵横,峰峦连绵,沟壑遍布,地形地貌奇异复杂,景象万千。全州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2178米,最低海拔137米;属亚热带润湿季风气候,特点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4.6-18.5℃,年降雨量1007.8-1367.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048.5-1305.2小时,年无霜期267-324天,相对湿度为78-85%。

  黔东南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的重点集体林区之一。境内群山叠翠、林木葱笼,森林资源丰富,有“杉乡”、“林海”之称。黔东南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也是贵州省的主要用材林基地,全省10个林业重点县,有8个在黔东南。全州森林面积达295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1.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5.03%,为全省之冠。州内天然林面积约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1%,天然林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

  黔东南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全州分布着大小河流2900余条,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332万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270万千瓦,河流落差较大,开发条件优越;国家电网覆盖全州,已形成水火风并济的发输电力网络,2016年全州水力、火力、风力发电量达102.52亿度。

  黔东南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属长江、珠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境内水系发达,河网稠密,有2900多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92.1亿立方米。清水江、舞阳河、都柳江三大干流,以雷公山为分水岭,分别汇入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境内长江流域面积 21242平方公里,珠江流域面积9095平方公里,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

  黔东南生物种类繁多,堪称祖国的绿色宝库。州内有各类植物3623种,分属214科1050属。其中野生植物资源194科,947属,3300余种,在种子植物中,有中国特有属45属,占全国特有属的2.97%,有篱子三尖杉、厚朴、香樟、秃杉、银杏、鹅掌楸等重点保护树种42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树种的16.53%,占全省的58.57%;有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太子参、松茯苓、杜仲、天麻、三七、桔梗、五倍子等名贵药材驰名全国;有野生动物上千种 ,豹、云豹、林麝、猕猴、大狸猫、黑熊、草鸮、娃娃鱼、鸳鸯等30多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黔东南州储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境内已查明矿产资源40余种,目前探明储量的有重晶石、汞、煤、铁、锰、锑、金、多金属、铜、磷、石灰石、白云岩、稀土元素、金刚石等29种,在贵州省列前三位的有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和锑矿,其中重晶石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

  黔东南旅游资源丰富,是贵州省的东线旅游区。境内奇山秀水,自然风光迷人,民族风情浓郁,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有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和世界自然遗产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名胜旅游景区,有以凯里、麻江、台江、剑河、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景旅游线,有以黎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黎、榕、从侗乡民族风情旅游线。有雷山西江、锦屏隆里、仰阿莎湖、从江岜沙、加榜梯田、施秉杉木河和云台山、黄平旧州古镇、黄平浪洞温泉和野洞河、剑河温泉、岑巩龙鳌河、台江翁密河、镇远古城、镇远青龙洞、镇远高过河、凯里下司、黎平翘街、黎平会议会址和肇兴侗寨等景区景点,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革命历史胜地等,构成了黔东南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016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三大战略行动,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千方百计做强“长板”,全力以赴补齐“短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州生产总值达到93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财政总收入达到148.8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66.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7%;各项贷款余额937.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4%。全州商贸繁荣,市场活跃,人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不断改善。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82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4元,比上年增长10.5%。2016年全州经济呈现出持续向好、结构趋优、效益提升、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州统计局,2017-06-16)。

风景名胜

  黔东南州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有20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乡镇和100个重点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村寨,50户以上的民族文化村寨3900多个。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生态博物馆、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3个中国民间绘画之乡、4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舞阳河和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迤逦多姿;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情,文化底蕴浓郁;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的侗族风情,独特的建筑艺术令人赏心悦目;还有施秉杉木河、黄平野洞河、剑河温泉、岑巩龙鳖河等景点,构成黔东南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黎平高屯天然石拱桥和述洞侗族独柱鼓楼、榕江车江八宝寨古楼等世界之最已列入吉尼斯记录。遮天避日的亚热带森林,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又使其成为理想的避暑胜地。黎平肇兴堂安侗寨和锦屏隆里古城为中国与挪威国际合作项目生态博物馆,境内有“舞阳河”和“黎平侗乡”两个国家风景名胜区。

图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苗族村民身着盛装参加巡游活动

参考资料: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