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件缀绣花圆布盘羊皮女披肩,长70厘米,宽65厘米。20世纪50年代征集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缀绣花圆布盘羊皮女披肩,主要流行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丽江古城一带,是这一地区纳西族妇女的一种传统背饰。其极富民族特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羊皮披肩多精选黑色、白色绵羊或山羊皮,以毛色纯黑为最佳,经过反复鞣制后,剪裁而成。羊皮披肩的加工工序由选料、清洗、搓揉、脱水、平整、剪裁、缝制等组成。通常选用中秋节以后宰杀的纯黑色绵羊皮为原料,将其阴干后泡水清洗,晒到半干后用脚揉搓。每张羊皮大概要揉两个小时,揉到皮子变软,揉软了的皮子放灶灰裹起来晒在太阳底下。经过多次洒水后,让灶灰的碱性将皮子上还带有的肉腐蚀掉,然后用铲刀把皮子上的肉铲掉、把皮子铲平整,然后洒上糯米面再揉、再铲,一直到皮子洁白平整,用刀把皮子修剪成U型,上部横镶一段黑氆氇(毛织品)或黑呢子,内衬天蓝色棉布。其下用七对白色鹿皮条穗缝缀(每个圆盘上缝坠两条)有并列的七个小圆形彩线绣花布盘,肩部缝缀有两个大圆形彩线绣花布盘。羊皮上端缝钉两条绣花白布长带,带端还绣有花鸟、鱼虫、动物、植物、几何、水波浪等图案,据说是象征纳西族人民如蜂似蝶地奔忙,以辛勤劳动换取甜蜜生活的炽热感情。
缀绣花圆布盘羊皮披肩,以妇女披戴为主,过去男子也曾披用。这种披肩首先源于纳西族先民的游牧生活,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远古的时候,羊皮披肩是纳西族先民的主要御寒工具。据史载,纳西族先民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从黄河流域南迁,至迟在秦代以前到达雅砻江和金沙江流域,过着以放牧为生的游牧生活,这一地区是典型横断山区,气候特点是早晚冷,中午晒,夏季凉爽,冬季寒冷,为了抵御寒风,他们剥下羊皮披挂在肩上以御风寒。随着社会的发展,纳西族的生活形态从游牧转型到了农耕,农耕劳动需要背负重物,羊皮披肩又多了一个负重垫背,保护人体的功能。随着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羊皮披肩开始向适用美观的方向发展。而且装饰的功能日益突出,成了今天纳西族妇女特有的一种背饰。
关于纳西族的羊皮披肩,在民间和学术界有着多种推测和解释,关于它的神话传说也很多,其中的传说之一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纳西族居住的丽江坝子是个大湖,人们居住在湖畔山上,过着宁静的生活。不料有一年出现了一个凶狠的旱魔,它放出八个太阳与天上原有的一个太阳一起,轮番照烤大地,使大地没有了黑夜,并把大地烤焦了,人畜无法生活。有个叫英姑的纳西族姑娘,立志要到东海请龙王。她用鸟的羽毛编织成一件五光十色的“顶阳衫”,披在背上向东方奔去。到了东海边,英姑恰巧遇上龙三王子,两人相爱。龙王派龙三王子携带万顷玉液,陪英姑回家乡解除旱情。旱魔施计把龙三王子陷进深潭,让大象和狮子把守洞口。英姑与旱魔搏斗,一连九天,终因气衰力竭,倒在地上,从此,这地方叫做“英姑墩”(即丽江)。三多神见状。造了一条雪龙,把太阳一连吞下七个,变冷后又吐到地上,留下一个太阳变冷后成为月亮。龙三王子拼死冲出陷潭,呼叫着扑向英姑倒下的地方,变成纵横丽江坝子的泉水。三多神把七个丢到地上的太阳捏成七个闪光的圆星,镶在英姑的顶阳衫上,以表彰她的勇敢和智慧。为了纪念英姑,纳西族姑娘们仿照英姑的顶阳衫做成了精美的羊皮披肩,象征勤劳勇敢,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关于缀绣花圆布盘羊皮披肩的来历,还有着不同的解释和传说。其中之一认为缀于羊皮上方左右两个大圆绣花布盘,象征日月,下面横排的七个小圆形绣花布盘,代表北斗七星。因而得出羊皮披肩含有“披星戴月之意”,寓意纳西族妇女勤劳辛苦。有学者如下阐述:日月星宿的形象搬到了纳西妇女的羊皮披肩上了。其宗教用意是:愿日月星宿不分昼夜地陪伴着纳西妇女,保佑她们吉祥平安。一句话,羊皮披肩上的日月七星成了纳西妇女的护身符。
另一种解释是羊皮披肩是蛙图腾崇拜在服饰上的反映。认为两个大圆形绣花布盘,是青蛙的眼睛,七个小圆形绣花布盘分别代表着天地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整个披肩象一支匍匐着的青蛙。事实上,纳西族从古至今都很崇拜青蛙,将青蛙奉为仅仅次于人类的智慧生灵,不准伤害,禁止捕食,将伤害捕食青蛙的行为视作造孽犯罪之事。《东巴经》里不仅有黄金大蛙的描述,而且有蛙式羊皮披肩来历的记载。故事说黄金大蛙能发出金、木、水、火、土五个声音。蛙身占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由此人们寻求到了天儿地女患病的根源。于是,以毛色纯黑的羊皮制成蛙式披肩盖在天儿地女的身上。结果,天儿地女的毛发、血液、骨头、肝胆、肌肉及五行方位恢复了平衡,因而将疾病赶到了七层天上,埋到了九层地下。从此,人间处处国泰民安,健康幸福,万事如意。
民间传说蛙式羊皮披肩的来历是这样的:美利东阿晋善神,要赐予世间的生灵智慧水,因乌鸦传错了话,智慧水被人喝光了。结果,等待分享智慧水的百鸟和千兽见此情景,扑过去把人身上的毛拔光了,当人们忍受着生灵的攻击时,青蛙却悄悄地舔干碗底残留的智慧水,灵机一动,装出慌张的神态,指着河水说:智慧水不是被人喝光了,是倒进河水里去了。说完,青蛙就装着去喝水的样子,跳进河水里,引开了鸟兽,搭救了人类。人们为了感激青蛙的搭救之恩,就把羊皮披肩剪裁成蛙身状,以此寄托对蛙的崇敬之情,代代相传,成为今天纳西族富有独特审美情趣和具有丰富文化内容的一种服饰。
收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件缀绣花圆布盘羊皮女披肩,羊皮选用上好的黑绵羊皮精心鞣制剪裁而成,两个大圆绣花布盘直径均为14厘米,七个小圆绣花布盘,直径约为7厘米,分别用红、黄、蓝、白、黑等五色五彩丝线,采用平绣、锁绣、堆绣等工艺绣制,两个大圆绣花布盘中央分别绣有两朵盛开着的山茶花。两条白布长带一端绣有海螺、波浪、盆花、灯笼、蜜蜂、蝴蝶及携手跳舞的人群像等图案。整件披肩,比例匀称,制作独特,装饰精美,反映了纳西族内涵丰富的传统服饰文化,是一件聚纳西族历史文化、鞣皮技术、刺绣工艺于一身的纳西族服饰精品。
参考资料:民族文化宫网站,每周一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