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民俗  > 详细页面

雪顿节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4日 阅读量:

  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雪顿节。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

  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最初纯属宗教节日。佛教的戒律中最忌讳的是杀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有违“不杀生”之戒律。因此,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僧人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称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天气转凉,进入秋季,各种小生灵逐渐收敛蛰伏起来,外行伤生机会减少,故此时禁令解除。经过闭斋修行的僧侣得到许可,纷纷走出寺院,世俗百姓和广大信众都准备酸奶行善施舍,他们不但可以享受一顿可口的酸奶佳宴,而且还可尽情走动玩耍,这就是雪顿节的最早由来。

  17世纪中期,“雪顿”节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开始演出藏戏,并以哲蚌寺为活动中心,故又称之为“哲蚌雪顿”,从此便形成了固定的“雪顿节”。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从哲蚌寺移居布达拉宫后,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在哲蚌寺举行藏戏汇演,次日必须赴布达拉宫专门演出。18世纪下半叶罗布林卡建成,夏季达赖喇嘛迁移到罗布林卡居住,雪顿节的活动便又从布达拉宫转移到罗布林卡。每年藏历七月一日,由拉萨、日喀则、穷吉、雅砻、堆龙德庆、尼木等地的藏剧团,6个“扎西雪巴”(藏戏的一种)戏班子,1个牦牛舞班子和1个“卓巴”(打鼓舞队)在罗布林卡进行联合演出。届时噶厦政府机关放假,全体官员要集中到罗布林卡陪达赖喇嘛看藏戏。中午噶厦政府设宴招待全体官员,席间必有上等的酸奶。在此期间,允许拉萨市民及附近藏族群众进入罗布林卡观看藏戏,这便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节日仪式。雪顿节经过了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雪域藏族特色的全民性的艺术节。

  随着历史的演变,如今雪顿节已经成为集传统展佛、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盛会。“雪顿节”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Ⅹ-31

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西藏自治区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