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民间文学  > 详细页面

坡芽情歌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4日 阅读量:

  2006年2月的一次文化普查中在坡芽村意外发现了“坡芽歌书”,经过专家考证,《坡芽歌书》上的81个图案具备了文字的性质,是我国活着的图画文字之一。《坡芽歌书》代代相传,是以原始的图画文字将壮族情歌记录在土布上的民歌集,共有81个图案,每个图案代表了一首情歌。整部歌集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相遇、相知、相恋并白头偕老的情感历程。歌书在村里受到了很好的保护,目前全村能够认读歌书图形符号的人小到十几岁,长到85岁的村民。有学者把它称之为“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

  说起歌书,必须提及的一个人,她就是农凤妹,农凤妹可以用“大河边调”“呃哎调”、“戈麻调”和“赞歌调”四种曲调演唱坡芽情歌,每种唱法都有不同的韵味和有不同的演唱风格。她是周边壮族群众中公认的壮家歌手,她不仅精通《坡芽歌书》里的歌,而且对壮族其他题材如生产劳动歌、会面歌、试探歌、赞美歌、定情歌、告别歌、送行歌、敬客人歌、盘问歌、苦歌、喜庆歌、敬亲家歌、晚辈敬长辈歌、祝福歌等山歌也非常的了解,她经常在 “三月三”、“珑端节”等壮族传统节日上领着人们对歌,而且经常被周围村寨邀请担当司仪演唱,也曾参加过省、县、乡的各种文艺演出和灌制民歌唱片等。在村里她把自己演唱山歌的技法和《坡芽歌书》的书写方法传承给了孩子们。她做法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好评和认可。

  农凤妹精通壮族山歌,特别是收藏和掌握《坡芽歌书》的事被流传出去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建明研究员等于2006年7月28日专程前来考察;2006年接受了云南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组采访并播出,2009年又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的采访,并在央视、美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引起了世界对《中国坡芽歌书》的关注。

  坡芽情歌《命好才相会》曾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灿烂中华”专场晚会,队员们那精致细腻的演唱和表演,委婉缠绵、宛如天籁的旋律,唱出了文山壮族民歌的魅力,征服了观众。演出结束后,文化部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的领导和专家接见了歌队。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Ⅰ-113

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富宁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