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况】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昆明市北部,东经102°41′至103°33′、北纬25°20′至26°01′,南北长75千米,东西宽84.5千米。县内最高海拔3294.8米,最低海拔1445米。
【历史沿革】 寻甸是滇东北要冲,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称牧靡,属益州郡。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寻甸军民府。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土归流”。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迤东兵备道,后又改为迤东兵备道兼水利道,道台驻寻甸县城,管辖13府。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寻甸县。1956年,成立寻甸回族自治县。1958年嵩明、寻甸两县合并,1961年恢复嵩明、寻甸两县建制。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79年12月20日正式成立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 全县国土面积3598平方千米,辖13个乡镇 (倘甸、凤合、金源、联合4个乡镇已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托管移交昆明市“两区”管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174个村(居)委会(含托管的42个),1805个村民小组(含托管的428个),1577个自然村(含托管的360个)。
【人口民族】 总人口53.9万人(含托管的12.9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回、彝、苗等35种民族,其中,世居民族4种(汉、回、彝、苗),少数民族34种12.21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22.66%。
【气候资源】 由于地形高差大,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冬春两季受平直西风环流控制,大陆季风气候明显,干旱少雨;夏秋季主要受太平洋西南或印度洋东南暖湿气流控制,海洋季风突出,多雨,凉爽潮湿。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明显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河谷区与高山区气候差别大,二是四季基本分明。
【水利资源】 清水海,是滇东北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库容量1.1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7.16亿千瓦。全县有68个水库,122个坝塘,能蓄水5278万立方米。有河流20余条,主要河流有牛栏江、柯渡河、四甲河、响水河、牛街河等。最长的河流牛栏江,是金沙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源于县境果马,流经嵩明县嘉丽泽再流入县内塘子、仁德、七星、河口4个乡(镇)75千米,进入会泽县境。在河流、湖泊和水库坝塘中可以发展养鱼业。现有鱼种:鲤鱼、银鱼、鲫鱼、鲇鱼、草鱼、细鳞鱼、鳝鱼等。特别是清水海水质未受污染,周围环境幽静,林木青葱,养殖淡水鱼、虹鳟鱼等有广阔的前景。
【土地资源】 全县共有耕地154.8万亩,在册耕地48.47万亩,国土面积居昆明市第二,耕地面积居昆明市第一,发展空间广阔。
【生态环境】 有天然草山301.75万亩,人工草山18.8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84.7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465.18万立方米,公益林面积223.07万亩(国家公益林面积117.46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105.61万亩),商品林面积62.7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1.63%,全县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旱冬瓜、油杉、栎类等。
【矿产资源】 寻甸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磷、硅三大资源,且储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广阔。
【交通】 寻甸是云南省及昆明市通往川、黔两省的重要通道,县城距昆明90千米、曲靖87千米、昆明航空港不足70千米,属现代新昆明一小时经济圈范畴。嵩待高速公路、213国道、东川铁路支线贯通南北,昆曲高速公路、320国道、贵昆铁路、东川铁路支线纵横交错,7204公路、铜矿公路交织西部,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旅游资源】 全县有10个景区95个景点,钟灵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三月三森林公园、凤龙湾景区、北大营草山、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等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革命故地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为一体。
寻甸丰富的旅游资源集山水江湖、林海草原、古寺古庙、革命纪念地与浓郁的民族风情融为一体。寻甸之旅关键在于“寻”,寻觅绿色生态之旅包括国家级森林公园钟灵山登山寻秘,古寺残壁,塔林赫然;凤龙湾快艇寻幽,听瀑布群虎啸龙吟,看苗族歌舞别具风彩;星河温泉休闲寻趣,享受泡汤休闲舒畅;万亩草原北大营纵马寻情,天苍苍,野茫茫,领略回归自然的神韵,夜宿帐篷,星辉伴眠,松涛奏乐,点燃篝火,舒展胸襟,起舞放歌,天湖岛云上挥杆,还可以品尝烤全羊席、农家饭。寻觅红色之旅主要以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先锋“六甲之战”纪念塔、鸡街红军纪念亭、七星大汤姑渡江令发布纪念地为主,重走红军长征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云南农业大学旧址“红色庄园”,温家宝总理、阎红颜上将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以怀旧寻根为主题,是红色之旅难忘的休憩园。此外,六哨的红土地风光、万亩自然林、万亩洋芋花以及彝族风情是旅游摄影采风胜地;珍稀矿泉水养殖的虹鳟鱼(三文鱼)也闻名遐迩。
参考资料: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