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东部地区的珞巴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附近浪错湖上的岩洞里出来的。人们出来时,一个老太婆舍不得岩洞里的水,便用一个葫芦瓢带了一瓢水,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将水泼在地上,形成今天的浪错湖。这个珞巴族先民来自山洞的传说,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珞巴族远古祖先曾住在山洞的历史。
达额木部落的传说讲到,他们的祖先是从宫堆颇章的山洞里出来的。他走出山洞后,信步向南漫游,来到古更的一个石洞前没有路了,他向岩洞下一看,发现那里有人,便跳下去,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的子孙,就是后来的达额木人。这个传说,反映了珞巴族的远古先民的群体具有游群时代不以血缘为基础,离合较易的特点。
在原始群团的时候,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积累了经验,逐渐形成了以年龄为基础的,排除了不同辈分之间的性关系的道德规范,进入了血缘家族时代。这时作为年龄比较接近的兄弟姐妹之间的性关系,是不在禁止之列的。珞巴族中普遍流传着兄妹结婚的传说,正是过去存在过血缘家族的朦胧记忆。
博嘎尔部落的传说讲到,达蒙和达宁是天父地母所生的一对姐弟,达蒙是姐姐,达宁是弟弟。一个从事狩猎,一个从事采集和农业。他们生活在一起,弟弟对姐姐有了感情后,想方设法去接近姐姐,但姐姐总是拒绝。后来他们一起到了天上,太阳神接见了他们,并认为地上只有他们一男一女,如果不结婚,人口就不会增加,这怎么办呢?于是太阳神把他们关在鸡笼里,强迫他们成亲,结为夫妻。在这个故事里,不仅讲述了血缘家族时期,姐妹兄弟之间可以互为夫妻的特点,且对那时的生产、生活的情景,也有趣味盎然的描述。当时,达宁从事狩猎,把活的小野猪抓起来,交给达蒙驯养。达蒙除从事动物驯养外,还经常采集野生植物。她用麂子角挖地,用猴子的下腭骨松土。他们还用藤条和木头互相摩擦,借以取火。这样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在那个时候,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在整个兄妹结婚的传说里,没有多少浪漫的情节,主要讲述各自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血缘婚的残迹,在当今珞巴族的亲属称谓上还有残留。如公公、岳父均叫“阿多”;婆婆、岳母均叫“阿若”;侄子、侄女、内侄和内侄女均叫“厄奥”;子媳、侄媳、内侄媳均叫“雅纳”;夫的兄弟和妻的兄弟均叫“衣哥”;夫的姐妹和妻的姐妹均叫“盖纳”等。就珞巴族现行的婚姻制度来说,这些称谓应该是各有内涵而有明显区别的,但在他们的称谓上却明显一致,这是过去兄弟姐妹曾经是互为夫妻留下的印记。因为公公、婆婆和岳父、岳母,在兄弟姐妹互为夫妻的情况下,只不过是他们共同的父母就是了,其中没有区分出岳父、岳母的称谓。侄子、侄女、内侄子、内侄女的称呼一致,也是由于兄弟姐妹间互为夫妻,姐妹的孩子与兄弟的孩子本来就是同一的,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资料来源:分卷主编丹珠昂奔,《中国民族百科全书(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国出版集团,西安,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