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博 > 民族文博概述  > 详细页面

3000多年前,和田玉是如何传入中原的?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阿迪力·阿布力孜 文/图 2018年08月30日 阅读量:

玉觚

青玉花熏

赤壁泛舟图山子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西汉金缕玉衣。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举办的《解忧故里——徐州汉代文物精品展》展出了117件汉代珍贵文物,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包括金缕玉衣在内的20余件和田玉琢磨的玉器。这些玉器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件都十分精美,代表了中国汉代玉器制作的水平。

  玉石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的玉制品,这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玉制品。古人用玉来象征美德,把高尚纯洁称“冰清玉洁”;把保持气节称“玉碎”;把美丽的容貌称“玉颜”;把追求和平说成“化干戈为玉帛”。

  据考证,最晚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新疆的和田玉就已经传入中原内地。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进行考古发掘,发现玉器 755件,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 6类。妇好墓玉器的玉色以浅深不等的青玉为主,白玉、黄玉、墨玉极少。经专家鉴别,认为其大部分是新疆玉,说明商王室用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主,而且非常喜欢和田玉。

  西汉时期,和田玉及其制品在中原大地已成为王室祭奠大典中不可缺少的礼器,皇亲国戚也开始以拥有玉器数量的多少来彰显他们的身份。张骞出使西域,就曾令人采集和田美玉,为汉朝皇帝刻制传令天下的玉玺。在长达千年的丝绸之路历史上,东来西去的采玉、贩玉者络绎不绝。当年,他们往来通过的关隘,至今仍被称为“玉门关”。

  江苏徐州博物馆所藏国宝金缕玉衣在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这件金缕玉衣目前有很多中国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过2000多年,推断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玉片最多,玉衣长174厘米、宽68厘米,用1576克金丝连缀起424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由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玉衣设计精巧、做工细致,拼合得天衣无缝,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那么和田玉石是如何从和田运往中原地区的呢?学者们认为,早在3000多年前,在新疆与中原之间存在着一条早于丝绸之路的玉石之路,新疆和田等地的玉石由这条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各地,内地工匠把这些玉器雕琢成精美的装饰品,供贵族们享用。

  玉石之路有两支,起点是“玉石之乡”和田,一支经罗布泊、敦煌;另一支经喀什、库车、吐鲁番,在今天的玉门关、酒泉一带与第一支会和,再继续向东延伸,经兰州、西安、洛阳,而达安阳(商都殷墟)。同时,这条贸易古道也向西推进,经喀布尔、伊斯法革、巴格达而至地中海沿岸地区。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一件“大禹治水”玉山,重达10700斤,是用整块白玉琢成的。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玉件原料,是清朝乾隆年间产于和田的玉石。据说,当年用了几百匹马和上千劳力,花了3年的时间才从新疆运到了北京。后来,又拉到当时玉雕业最发达的扬州,集中了数百名玉雕艺人,雕琢了6年才最终完成。

  清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巅峰时期。清代玉器所采用的材料以和田玉为主,所以和田玉在清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有学者根据新疆和田玉的供应及玉器生产的情况,认为乾隆二十四年至嘉庆二十五年(1759年-1820年),是清代玉器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乾隆二十四年(1760年),清军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规定新疆地区每年春、秋两季,向清廷进贡玉石,北京、苏州、扬州等地的民间制玉作坊也可以从私贩手中购得和田玉料,玉料来源充足。同时乾隆皇帝对玉器生产十分重视,在北京、苏州和扬州等地都设有专门为宫廷生产玉器的玉作坊,形成了有利于玉器手工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