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安冲藏刀在海内外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资料图片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偏远,社会经济不发达,然而,却拥有安冲藏刀、藏绣、虫草、大黄、贵金属藏饰等极具民族特色、在海内外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玉树州谋划以此为依托,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拉动玉树经济持续发展。
民族特色产业是玉树的优势产业
玉树州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工业经济不发达。震前全州共有大小企业122家,其中成规模的企业15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
玉树州经贸委主任索南多杰介绍说,自改革开放以来,玉树州原有国有性质的工业企业已被市场淘汰,目前民营企业经营的民族特色产业是玉树工业经济的主体,主要包括农畜产品加工、贵金属及民族宗教特需用品加工、民族手工业、生物资源加工等。地震中,玉树州工商企业损失惨重,玉树县、称多县的企业损失初步统计达5.14亿元。
雪域民族商贸公司是玉树州最大的企业之一,生产的安冲藏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地震前工厂有50多名工人,年销售额达130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丹拉说,公司在地震中损失高达8000多万元,除了工厂厂房、机器设备被毁外,最令她心疼的是4名安冲藏刀民间艺人不幸遇难。
“藏刀、虫草加工、肉制品加工等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优质原料和传统手工工艺都在玉树,它们具备做大做强的优势。”丹拉说,尽管遭遇了重创,但她并不担心企业的生产恢复。以她的主营业务藏刀为例,她本人就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安冲藏刀在玉树的传人,而像她这样的民间手工艺人还有很多,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虽然丹拉的工厂暂时无法生产,但不久前,丹拉还是接到了来自西宁老客户的70把藏刀订单。丹拉计划先建两个板房工厂,利用相对简单的手工制作工艺,在7月前恢复工艺品加工厂的生产。
索南多杰说,正是因为玉树有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的优势,因此正在制定的灾后重建规划中,民族特色产业是带动玉树群众致富的一个新亮点。
从2005年起,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不再考核三江源地区的GDP,重点考核民生、生态,让当地干部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保护环境上。同时提出,保护并不是不发展,而是要根据地区特点,发挥特色,寻求科学发展之路。民族特色产业就是玉树确定的新兴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异地迁建等方式发展园区经济
目前,玉树州已经初步制定了民族特色产业灾后重建规划。在灾后重建恢复期,玉树将先期恢复和新建一批群众日常急需、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重点是肉类、奶类联合加工、饲料加工、民族家具、宗教特需用品等特色产业。
“震后玉树工商业恢复的速度非常快。”索南多杰说,“能开工的企业都开了,能开的店也都开了。”截至5月7日,玉树已有507家商店恢复营业,实现了商业网点的全覆盖;15家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已有3家部分恢复生产。
根据规划,玉树州特色民族产业将以园区经济的形式重建。“一方面是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是从玉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为了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经济的现实出发的。”索南多杰说,建立产业园区便于将工业发展的区域限定在有限的、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特定区域,同时便于集中财力为园区建设较好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引进区外企业入驻。
据此,玉树规划在未来1至3年内建设两到三个特色产业创业园,对于污染小的民间手工艺品加工、中藏药材加工、旅游用品加工等产业,可以安排在玉树州内的创业园恢复重建,并依托政府信用,积极招商引资。对于皮毛加工、贵金属制品加工等有一定污染的产业,可以探索在异地建立工业园区的形式发展。
“对于异地建立工业园区,东部地区已经有不少先进经验了。比如,异地建立的工业园经营范围限定于生产加工玉树特有的原材料产业,地方税收与迁建地政府分成等。”索南多杰说,有关异地迁建工业园的计划正在进一步讨论中,而工业园区里“公司加基地”、“公司加农户”的原料供应模式已经确定,这将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发挥主要作用。
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根据灾后重建初步规划,玉树以原地恢复重建、异地新建方式,共规划了169个重点特色产业发展项目,预计产值可达15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4万个。但这些项目的总投资也高达86.9亿元,对于财政困难的玉树州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灾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完全依赖国家财政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银行贷款、以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就显得格外重要。”索南多杰认为,国家一方面应该给予玉树工业恢复尽可能多的财政支持,更重要的,应该给予玉树银行贷款、税收、工业用地等促进经济发展各方面的优惠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玉树州中心支行行长魏平说,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对灾区金融业恢复重建给予了相当大的优惠政策,也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灾区的金融扶持力度,但在具体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上还缺少明确的扶持政策。他建议从贷款利率、企业贷款授信上给予支持,以吸引外来企业到玉树创业。
丹拉对于建立产业园区的设想非常支持,但她同时强调,在玉树这个经济落后的地方建设产业园区,政府必须给予更大的政策优惠,才能吸引企业入驻。“我的企业要恢复重建,资金、设备、技术什么都缺,但最缺的还是优惠政策。”丹拉说,只要政府给予更多土地使用、税收、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她有信心在3年内基本恢复自己的工厂。
除了政策支持外,索南多杰认为玉树发展特色产业,还需政府加大对这一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技能培训投入的力度。“玉树当地群众文化素质不高,如果不进行技能培训,产业发展将缺少大量有技术的劳动力。”索南多杰建议,玉树灾后重建还应该把东部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科技成果迅速地引进来。
[政策链接]
根据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减轻企业和个人税收负担,对受灾地区损失严重的企业,免征灾后恢复重建期所在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对受灾地区企业取得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款项和物资,以及与抗震救灾有关的减免税金及附加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在5年内免征受灾地区农村信用社企业所得税;对受灾地区企业、单位或支援受灾地区重建的企业、单位,进口国内不能满足供应并直接用于灾后重建的大宗物资、设备等,在3年内给予进口税收优惠。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