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作 > 民族区域自治  > 详细页面

“彩虹的故乡”绽放幸福光彩  —— 民族自治县(旗)脱贫奔小康系列报道⑥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肖静芳 2018年12月19日 阅读量:

  “你的笑容里充满着爱的力量,你博大的胸怀像草原宽广……习主席来到了咱青海,各民族心里喜洋洋,指明方向心里亮。”这首由青海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群众谱写的歌曲《习主席来到咱青海》,道出了互助县各族人民对共产党的感恩,对新生活的期待。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新村,这是一个正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村庄。过去,村子不通自来水,一条7公里陡峭的山路要走两个多小时。在土族贫困户吕金有家,习近平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查看扶贫手册,询问大家发展种养业、参加劳务培训和孩子上学等情况。离开新村时,土族群众在村口列队,欢声雷动。

  在班彦村,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保护好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土族干部群众按照这一指示,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新村建设,2016年以来共搬迁16个村1500余户共5300多人。如今,一大批民族特色突出的新村已崛起在土乡大地上。

  “以前总羡慕城里人住得干净,现在城里人羡慕我们过得舒坦,宽敞、安静、空气好,生活也方便。”班彦新村村民吕有荣说。他家里,装修简洁、家具精致,各种家电一应俱全,屋外还有一个不小的院子。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班彦新村修建了户均36平方米的八眉猪集中养殖基地,并率先在青海介入“光伏云2.0”平台项目,多渠道促农增收。最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盘活土族文化资源,班彦村成立了土族盘绣产业协会并建设了盘绣园,接连到来的企业订单极大地激发了土族绣娘的热情。盘绣园的带头人之一包兰索什姐,靠刺绣每年就取得了1.7万余元的收入。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让互助这片土地被誉为“彩虹的故乡”。土族盘绣,以绣法复杂巧妙、做工精细而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作为土族独有的文化名片,在整个互助县,盘绣这一古老技艺大放异彩。在互助县扶贫产业园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土族妇女三三两两地忙着刺绣。经过精心设计开发的盘绣服饰、唐卡、背包、装饰品等,色彩夺目,技艺精湛,传统又富于时尚气息。

  除了绣文化,互助的另一大特色是酒文化。土族人喜饮酒,也善酿酒,过去几乎家家都能酿造“酩醪”(一种青稞酒),而今互助县是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和原产地保护基地,享有盛名的天佑德青稞酒就出自这里。“天佑德”是始于明代的老字号酿酒作坊,现在的天佑德酒厂年产青稞酒3万吨,是深交所中小板块上市的首家青海企业。

  天佑德酒厂不仅让氤氲了数百年的陈香越飘越远,更沉淀下醇厚的青稞酒文化。走进酒厂,从展馆到车间再到酒库,参观者在酒香弥漫中能完整领略青稞从采收到发酵到酿制再到储存在酒海的全过程,也从中感受到土族人的酿酒智慧和技艺。同样,在互助土族故土园,土法酿酒、大酒窖、摔碗酒等可看、可品、可体验。在这里,酒不仅是一种产品,酒文化还被开发为旅游资源。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土族盘绣、青稞酒等互助特产品名头更响、走得更远?作为尝试,互助县在2016年专门成立了电商扶贫服务中心,通过政府投入、企业运营的方式,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

  进入电商扶贫中心注册的淘宝店铺“阿姑家园”,互助葱花土鸡、八眉猪、藜麦、枸杞、青稞制品、酸奶等土特产品一应俱全。“为了让农产品进城,我们配套了土特产品的收购、分拣、加工、包装、仓储和物流等服务,解决了以前零散的、没有品牌和包装的农产品走不出去的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互助县电商扶贫中心负责人张成虎说。

  与此同时,电商扶贫中心还利用自己的网络平台和仓储、物流网络,与企业合作,快速地将家电、农资、百货类商品送到农民家中,大大节约了农民的购物成本。“目前,这一块的业务增长特别快,说明农村的购买力在提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释放出来。”张成虎说。

  “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为农民减支增收,大大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互助这个“彩虹的故乡”,正绽放出彩虹色的幸福光彩。

  

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