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婚礼于乾隆年间随着八旗官兵的驻防和其家属的移入传入绥远城。经过260年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了呼和浩特市的满族婚礼仪式程序。
满族婚礼基本程序有:相亲—下定(定亲)—成婚—回门。男女双方的“阿玛、额娘”在媒婆的安排下,互相窥视姑爷和儿媳,谓之“相亲”。一旦双方同意,便由男方派人送来“四色礼”,谓之“下定”、订婚。“亮轿”是满族的特殊风俗。结婚的头天晚上,男方选一童子坐在轿里(叫“压轿童子”),到女方家过目谓之“亮轿”;女方家满意后,给压轿童子、轿夫等来人赏钱后,花轿顺原路抬回。
满族娶亲在夜间举行,讲究“午夜启程,五更娶回”。午时满族婚礼宴席开始。当晚新人入洞房,吃子孙饽饽(饺子),吃成双荷包蛋和长寿面。婚后30天,新媳妇要回娘家住一个月,叫做“住对月”。
满族的婚嫁习俗虽然由于历史发展的必然,其间融合了一些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礼数,但自己的传统仍旧是最主要的。婚礼中保存至今的一些习俗,对于研究满族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