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霖 摄)
“鼓岭”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P.W.彼彻(Pitcher)牧师所著《鼓岭及其四周概况》一书中,但行政区域名称真正定为“鼓岭”,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鼓岭地区曾归鼓山区公所管辖,后成立郊区(1996年后更名为晋安区)鼓岭乡人民政府。2004年8月,鼓岭乡并入晋安区宦溪镇,成为该镇鼓岭片(鼓岭避暑休闲度假区),辖3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村民小组),截至2011年底,常住人口1872人。 2012年,福州市成立鼓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处级单位),负责鼓岭旅游度假区和鼓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切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活动。
鼓岭旅游度假区地处福建福州市东郊双鼓横断山脉,距福州市中心约12公里,平均海拔750至800米,最高海拔998米。由于地处中、南亚热带气候的交界处,夏季高山阻隔了海上吹来的湿润季风,因此气候凉爽,最高气温30℃左右,比市区低5-7℃,素有“左海小庐山“之美誉,曾与江西庐山牯岭、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齐名,被西方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度假区面积88余平方公里,分为鼓岭避暑古镇区、鼓山旅游观光区、恩顶茶文化休闲度假区、鹅鼻休闲度假区、东部旅游休闲区五大片区。度假区山清水秀,美景如画,中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300多个风景名胜点,15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8方国宝级摩崖石刻,两处世界级模式标本原产地古树群、树龄长达1300年的柳杉王、2400多种被子植物等,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称号。
至1935年,鼓岭共建有国内外别墅81座。为了方便避暑游客,当时的政府还专门设立鼓岭夏季邮局及警察所,开办了教会附属学校,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避暑度假区,名噪一时。发展至今,鼓岭避暑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福州市民的心中,“鼓岭”几乎成为“避暑”的代名词。作为鼓岭避暑文化历史的见证,现仍保留数座较为完整的百年别墅,杨尚昆、沈觐寿等名人均在此留下题刻,郁达夫也曾登临鼓岭并写下赞美的诗文。近年来,鼓岭地区旅游发展生机盎然,以生态环境为依托,除了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鼓岭登山古道外,在全市海拔最高的柳杉王公园周边还形成了牛头寨、柱里、南洋、凤池四大景区,以及新建成的柱里水库等其他30多个景点。目前,鼓岭片区内拥有各类休闲山庄、培训中心、旅馆等60多家,每年夏季接待游客达30多万人次,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
走最拉风的山路——鼓宦公路(陈奇 摄)
福州鼓宦公路被不少人誉为福州最“拉风”的山路,鼓宦公路蜿蜒7.5公里,串起鼓岭与鼓山两大核心景区。
宜夏别墅(邱宗新 摄)
是1886年,外国人建于鼓岭的第一座别墅。当年由万国公益社兴办的洋人医院就设在此。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邀请美国友人加德纳太太重返其丈夫儿时故园鼓岭时,就安排她居住在此
登观景台 鸟瞰福州——观景台(陈奇 摄)
到福州的“后花园”鼓岭夜游,华灯初上的榕城夜景将尽收眼底。在鼓宦线11km+300m处(护林站边上)与13km+690m处有两处观景台。白天游鼓岭,夜里上观景台看夜景,再到鼓岭住一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安排。
鼓岭教堂(邱宗新 摄)
1907年,鼓岭开始有基督传道。聚会者主要是来鼓岭避暑的国外信徒。此后,国内外传教士纷纷在鼓岭租地、盖别墅。基督教在当地的影响也日益扩大。2001年,国人自发在宜夏村后浦楼筹建一座颇为壮观的新教堂,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30平方米,具当地洋人别墅特有的石墙、大落地窗等建筑风格。
参观“柳杉王公园”(郑祖植 摄)
柳杉王公园因一株高30米、径围约10米、直径3.2米的“柳杉王”而得名。柳杉似松似杉,又称三春柳或红柳。鼓岭有多处成片柳杉林,树龄数百年的有数十株,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长于园中的一株“柳杉王”。据史料记载这棵大树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如今枝叶依然茂盛、高耸屹立,柳杉王中间为王后,树高30米,好像一对情人紧紧拥抱,又称“情侣树”,是同生死、共患难、永恒爱情的象征。
鼓岭雾海(林致凡 摄)
鼓岭云雾为鼓岭四绝“清风、薄雾、柳杉、别墅”之一。雾季持续时间长,从春季直至6月中旬。鼓岭云雾来去定时、聚散有常,一般是半夜升起,漂浮在山岭村落间,次日早晨消失。
涌泉寺(邱宗新 摄)
涌泉寺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占地约1.7公顷,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涌泉寺始建于783年,初名华严寺。唐武宗灭佛时,华严寺被毁。908年,闽王王审知修建新寺“国师馆”。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宋朝时,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1407年改称涌泉寺。明代该寺曾两次毁于火灾,相继修复、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1699年,康熙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
梅里古梅园(陈建国 摄)
梅里位于涌泉寺西南向钵盂峰前,因历史上遍植梅花而得名,古代又有舍利窟、梅花窟、茶园等别称。梅里以梅花为纽带,包括相怀梅园、桃源洞、五贤祠、石磴古道、古泉跌水、古茶园遗址、吸江兰若、岩梅古台、九龙井、知青点等“梅里十景”。这十大景点被山中的游步道、木栈道和古道串联起来,每个景点都有历史故事。正值梅花盛开,鼓山梅里游人如潮。即使梅花谢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依然不变,这是其他城市公园所少有的。
资料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网